80
浏览(上半部分, 刘俊杰讲述了自己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到成为济南啤酒集团技术副总经理的成长经历,还透露了当年趵突泉啤酒和青岛啤酒展开大战的很多细节,可回看: 我,济南趵突泉啤酒原副总,痛心品牌被卖给青啤,10年后重拾啤酒)
讲述|刘俊杰
记录|南木
来源|南木商业故事
也是在2006年,我成为济南啤酒集团生产技术副总。
鲁商集团接手后,派来了销售副总,我们合作得很好,2007年春天,销售副总跟我说,最近销售有了明显起色,让我去市场转转,总结一下质量上经验。
我开车跑了山东各地很多经销商,都说不清楚,只说卖得好了。到了潍坊青州一位经销商那里,对方说,消费者今年反应挺好,你们的酒每次运来,都是一个味儿。
我一听,顾不上吃饭,立即开车赶回济南。
因为那半年,我们换了酵母,改进了工艺,员工的心也慢慢稳住了,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关键是“质量一致性”得到了保证,啤酒非常讲究“质量一致性”,即质量、口味保持稳定且较高的水平,而不是一批好,一批差,一批一个味道。
急着跑回济南,是想让大家知道这个信息,把最近做的坚持下来,所以2008年,全公司上下逐渐恢复了信心。眼看被打垮的趵突泉,又活了过来。
没想到,2008年下半年,传出了青岛啤酒要收购济南啤酒的消息,我们都认为是青岛的又一个新的战术。传得最凶的时候,我们询问商业集团领导,得到了否定的答复。没想到,2009年5月19日,鲁商集团专门给济啤领导班子开会,宣布了这一消息。
6月6日签约那天我一整天没有走出办公室。
之前,我每天都要下车间,检查产品质量,和职工们打打招呼。5月19日之后,我觉得无颜面对大家,只是要求质检科每天送酒到我办公室品尝,我不想干到最后了,产品质量出问题!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那段时间的酒一天比一天好喝,我知道,员工也知道干不了几天了,在守护最后的荣誉。
我们的食堂也被挤爆了,很多知道消息的市民前来品酒;扎啤更是如此,经销商都来厂里“抢”货,最后一周,我们怕出乱子,向警方求助,派出所来了4辆警车,警察站在车间门口,才没有出乱子。
可见,济南老百姓对趵突啤酒还是非常认同的。对我来讲,除了感动,也有失落,沮丧,甚至是悲痛,毕竟干了15年啤酒,对趵突泉有着很深的感情。
很多人认为,是青岛啤酒集团收购了趵突泉全部资产,实际青岛啤酒只是购买了趵突泉品牌和销售渠道,而济南啤酒集团厂房、土地等,仍属于鲁商集团。
据说当时有一个约定,原有厂区10年内不能再生产啤酒,包括其他品牌的啤酒。我没有看到协议,但随后一直遵守这个约定。
我们确实过了整整10年,才推出了“趵突印象”精酿啤酒。重新做啤酒之前,我经历了最难熬的几年,很多技术人员和我一样。
品牌被收购后,有不少企业邀请我,有的外地企业给出了很好的条件,一个麦芽厂甚至承诺给我解决房子、子女上学等问题,最终我选择留在济南啤酒集团。这里有我的团队,我们的职工。我们的技术团队基本保留下来。
我们转产谷物饮料,一帮做了半辈子啤酒的人,开始研发谷物饮料,当时大家真的是怀着悲壮的心情在做饮料。2010年9月27日,用了1年零3个月,我们生产出了饮料,叫“谷多维”,当时是江北第一家谷物饮料企业。
可惜,饮料和啤酒,在销售和渠道等方面都天差地别,市场反响不好。
那几年,心情确实压抑到了极点。
有段时间,我下班回到家,一看到女儿,感觉眉头一下松了,久而久之,我意识到,原来上班的8个小时,我都是不高兴的,眉头是紧锁着的。
所以,到2015年,我决定不干了,提出辞职,领导口头答应了。6月份,我给团队开了会,宣布我要辞职,再搞啤酒。
当时,我想好了,去做精酿啤酒,觉得有前景,而且心里有底。
九十年代,有一次到上海,我第一次尝到精酿啤酒。后来才知道国外叫CRAFT BEER(手工啤酒),中国人把其翻译成精酿啤酒。精酿啤酒是相对于企业生产的工业啤酒而言的。当时,我就隐隐感觉,这可能是啤酒未来的趋势。
1994年,大学同学有做自酿啤酒的,当时济南很多饭店有自酿啤酒卖。我用业余时间去帮过同学,所以,无论是济啤那样的大型设备,还是自酿啤酒的小设备,我都接触过,对构造、性能、使用都很清楚。
做饮料的时候,其实我也一直没有完全放下啤酒,自己做一些研究,一次酿出几十上百斤,分给同事、朋友喝。
没想到,拿着辞职报告找领导签字时,领导说你不能走。我便提出约定,再干半年,如果干得顺心就留下,否则必须走,天天这样不高兴、锁着眉头,得少活好几年。
这半年,左冲右突,仍然没有起色,2016年1月1日,我正式离职。
从1994年大学毕业,到2016年离开,我在济南啤酒工作了22年。虽然企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对企业还是有很深的感情,在济啤,我变成了一个有企业思维的人,学会了管理,养成了对质量的坚守甚至偏执的理念。
走之前,我又给团队开会,当时一激动,说“兄弟们,我们开始做这件事吧!”谁愿意跟我干,咱就一起。没想到22个人中,21人当场同意。
这22人可以说是趵突泉啤酒的技术精英,有搞研发的,有搞设备的,有搞生产的,有搞品控的,现在基本都在团队里。所以我经常说,我们这帮人出去,随时可以建一家大型啤酒厂。
我认为我们技术一流,没问题,但现实马上给我迎头痛击。
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做技术的,没一个人懂经营,之前虽然想好了做精酿,但一点准备也没有。
1月1日辞职,我们注册了喜啤士公司, 前半年,几乎没有收入,全靠自己拿钱来维持,一直到下半年,才和温州一家酒吧签了技术支撑的协议,进账十几万元,后来陆续签了菏泽等几家,每家都是十几万元。
2016上半年,最成功的一件事是和纽伦堡公司举行中国精酿啤酒会议暨展会(CBCE)。纽伦堡是全球15大展会公司之一,提出的条件很苛刻,谈了几轮,一直谈不下来。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一个人去上海谈,当时已经是2月份,展会定在5月份,时间很紧张。我说,别签协议了,也别谈今后,我们先办一届,如果效果好,再谈以后,亏损各担一半。当时各种费用大约需要100多万元,预算亏损30万元。
对方同意了,我们没签协议就办了一次展会。
我们在上海南站的一家叫铂尔曼的五星级酒店租了一层。报到第一天,我站在大厅里,迟迟没人来,终于等来第一位,是厦门胖胖啤酒马的老外,我当时就给了他一个拥抱。后面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厂商,第一天下午就报了400多人,第二天达到了683人,开会时,现场座无虚席,前面的人席地而坐,后面站满了人。
最后一算,亏损了3万元,但我们等于做了个大广告,知名度迅速打开了,才有了下半年的订单。
加上我们获得了比利时布鲁塞尔啤酒挑战赛金奖,这是开中国人先河的事,名声一时大振,最近几年,我们还获得大大小小的国际赛事奖项几十个,知名度迅速打开。
光有技术还不够 ,随后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直到三年后才摸索出路子。
最初,只要找到我们,我们都提供技术服务,后来又只做工厂服务,到最后开始有选择、有规划地做,只有符合我们全国布局规划的才提供服务,而且理念和我们不符的,我们也放弃服务。
比如,南方一家专门做当地小吃的酒店,只有2家店,但我觉得他们的初心和我们相吻合,就为他们提供了服务;而另一家啤酒企业,年产10多万吨,我们去的时候,派劳斯莱斯来接,我认为双方理念不相符,就没有合作。
我们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上来就谈价格的,我们就不谈了,因为他们是不会知道,也不会认可我们的价值的。
后来我们给海伦司小酒馆提供服务,也是一个转折点。海伦司是一家小酒馆连锁企业,是中国最受年轻人喜欢的酒吧之一,2021年9月已经在港交所上市。
2018年,通过一个朋友,我得知海伦司要换酒,当时他们在全国有300多家店。我去武汉和对方的采购总监谈,他们以为我是供应商,开口就问我有什么酒。
当时,我们主要提供技术服务,不生产酒。我就建议说,你们这么好的平台,不应该只卖别人的酒,而应该有自己专属的酒。第一次只是种了下“草”。
第二次去武汉时,和海伦司老总见面,他非常同意我的想法,但对我们的实力不完全信任,只把我们作为选项之一,同时考察了多个团队,最终确定由我们来做。
这时这位老总说,现在已经确定你们了,可以评价一下其他团队了吧!
我说, 其他团队很少像我们一样养了这么多的技术人员,我们这样做就是为了形成体系,真正把酒做好。你不会做,我也能帮你做好,而不是仅仅提供指导。我们既有产品研发人员,还有精通设备、生产和品控的专家,我们可以帮厂家改造设备,选择原料,还能现场管理生产,管控品量。看似一个人出来为企业服务,是一帮人站在他的身后。
从2019年3月开始,我们接到海伦司新的研发任务,我们用了8个月的时间,在山东阳春和湖州特斯拉工厂做了N次的实验。11月1日产品下线,在小酒馆里热卖。
中间有一个细节,我们做了一批实验酒酒,品尝后不满意,我给特思拉的徐总发微信说你把这10吨酒倒掉吧。海伦司的老板也姓徐,我一时疏忽发给了海伦司的徐总。后来他们说我是故意的。海伦司的老徐也知道我们的确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相互的信任。
其实,这来自我在济啤工作时间形成的质量意识。
如今,海伦司的自有品牌啤酒都是我们做的。
这让我们转变了观念,即要改变原来单纯的只做技术支持的做法,要左手工厂,即做好技术服务;右手市场,给商家做产品、输出产品、孵化品牌。
在2020年的CBCE上,我们联合山东阳春啤酒、莱宝啤酒、湖州特思拉啤酒等企业,提出要打造一个精酿平台,集研发、工厂、销售、品牌、原料等于一体,让大家相互合作。我是发起人,办公室就设到喜啤士,我们专门注册了一家公司来运作。
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的团队都是经过生产和市场实战的,既有产品研发能力,设备及设备安装、调试,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也相当熟悉。所以,我们能给工厂提供设备、生产、品控等技术支撑,也熟悉原料供应商,可以给品牌和销售方研发合适他们场景的啤酒,然后联合工厂,按要求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同时,也给工厂带来业务,是一种多赢。
甚至,我们还买进口大麦,用自己工艺生产麦芽,进一步控制原料的品质。
目前,我们给10多个工厂提供技术支持,还给几十个品牌研发产品,不仅是研发,是根据他们的场景,如酒吧的定位,全新策划、设计、研发出最佳产品。与简单的OEM,甚至ODM,都更进了一步。OEM只是代加工,ODM是设计后来加工,我们连设备改造、生产管控,甚至员工管理都参与。前面说了,啤酒是酿造产品,生产过程、生产人员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
至于推出“趵突印象”,则是一次偶然,也是出于情怀。
我们的团队成员,70%来自原来的趵突泉啤酒,包括当时的车间主任、技术部长、设备部长、品控部长、质检科长等,整个团队有着很深的趵突泉基因。
我们的办公地点也在老济南啤酒厂的院里,即现在的D17文化创意产业园,连上班地点都没变。
甚至一些酵母也来自当年的趵突泉,在做谷物饮料时,我们每年都要对保存的酵母进行不间断研究。
做“趵突印象”,有偶然,也有必然。
2013年,我做了一款啤酒,量很少,请大家品尝,很多人喝后说,有老趵突泉的味道,其实,这是一款棕色艾尔啤酒,和原来的趵突泉啤酒压根不是一回事。
我为这款酒写了一篇介绍文章,除了详细讲技术外,还提到其口味能让人回忆起趵突泉、青石板。
同事突然来了灵感,说那就叫“趵突印象”。当年,我的“战友”李先年和李哲注册了“趵突印象”商标。
辞职创业后,我们一直做技术支持,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做一个品牌。2018年的一天,一个朋友打电话说,10年约定期到了,你们有技术,也有生产资源,做一款酒吧!
我们才想起当年注册了“趵突印象”的商标,大家感情很复杂,提起趵突泉就像百爪挠心,有的不想去碰这个痛,有的则说要做出另一个“趵突”。最后,我们决定利用做技术支持业务的闲暇,出产自己的酒。
2019年6月6日,我们正式推出了“趵突印象”。
可以说,做“趵突印象”,更多是出于一种情怀。事实证明,很多济南人也有这种情怀,虽然没有做很多推广,“趵突印象”这几年卖得不错,我们在门口开设了一个40平方米的小店,只卖“趵突印象”啤酒,去年卖了近150万元。
一方面酒品质不错,另一方面,大家对趵突泉啤酒还是有感情的。
其实,是不是原来的趵突泉酒,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酒要好。我发现,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人们对吃等方面的要求出现了质的变化。以啤酒为例,如今评价一款酒的好坏,有三个维度,第一是好喝;第二是有仪式感,有文化符号,与自己身份相匹配;第三有利于健康,喝后有舒适感。人们已经逐渐过了“大口拼酒”的年代。
精酿啤酒大有文章可做,看似啤酒的原料很简单,水、麦芽、啤酒花和酵母,但是酒花、麦芽的品种都有几十上百种。酵母有拉格酵母、艾尔酵母、天然发酵等,水更是千变万化。把看似简单的几种配料,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排列组合,加上特殊工艺,可以生产出100多个大类的口味各异的啤酒。这是更具个性化的精酿啤酒的诱人之处。
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证明,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精酿啤酒将逐渐流行。中国在2019年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元,大家看到了,这几年,精酿啤酒蓬勃发展。未来,中国将逐渐形成区域精酿啤酒品牌。
对于我们这群有着趵突泉啤酒烙印的老济啤人来说,则是坚持技术第一,给全国的酒友提供一杯好啤酒,尤其是给支持过、时刻相伴的济南人留住趵突泉啤酒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