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浏览核心资产热度巅峰时期,重庆啤酒的市值曾一度突破1000亿元,在啤酒行业算是比较罕见的上涨。
推动重庆啤酒上涨,除了消费大牛市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逻辑,就是嘉士伯的高端品牌注入后业绩并表带来的短期爆发性。
我对啤酒行业一直比较看好,虽然啤酒的消费单价不如白酒更高端,但啤酒是消费升级最具确定性的行业之一。
整个行业的增量,其实从2013年之后就已经结束了,人均啤酒消费量正在逐年锐减,以后也很难增长。
海外市场的空间基本很难扩张,不同于白酒,啤酒的运输成本以及保鲜时间,限制了长途运输,连全国化都难,更别说国际化了。况且欧美一直认为最好喝的啤酒是日耳曼人的啤酒,德国啤酒的单价也是全球最高的。
其实消费行业能否国际化并不重要,欧美加起来人口也不到11亿,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且消费能力也在逐年抬升,啤酒行业起码要诞生两家2000亿市值的企业。
01.高端化
重庆啤酒是丹麦嘉士伯集团的成员,嘉士伯进驻中国市场的路径跟百威差不多:并购所有能买下来的啤酒厂,然后实现规模化扩张。
嘉士伯在内地市场先后并购了两个比较重磅的啤酒品牌,分别是乌苏啤酒和重庆啤酒,2020年,大股东嘉士伯将中国地区控制的啤酒资产注入到重庆啤酒。
注入完成后的重啤旗下拥有嘉士伯、乐堡、1664、格林堡以及乌苏、山城、风花雪月等品牌,这其中1664以及乌苏是比较重磅网红品牌。
并购完成后,一方面可以解决啤酒行业的区域化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规避同一集团旗下的品牌竞争问题。
2021年,重庆啤酒在多品牌矩阵的加持下,实现了扣非净利润141.30的增长,收入增速19.90%。今年第一季度收入第一季度收入增速17.12%,扣非净利润增速15.47%,增速远高于青岛。
重组之前,重庆啤酒的70%销售收入依赖重庆地区,20%收入来自四川,重组后中部地区收入占比40.52%;西北区31.96%;南区25.35%,从毛利率情况来看,占比最高的中区毛利率为48.83%,增长最快。
几乎每一家头部都占据着一个主力市场,比如燕京啤酒有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北京,青岛有超过60%的份额来自山东,本土强势的格局一直没变过。而高端市场的竞争极有可能会打破这种区域强势的格局,因为高端品牌的品牌力更强,品牌辨识度更高。
很简单,比如号称夺命大乌苏的乌苏啤酒,不仅在新疆很强,在疆外的品牌力依然很强,乌苏目前在重啤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超过25%。
根据年报数据显示,重啤2021年高端系列销量同比增长40.48%;销售收入增长43.47%,高端品牌贡献了重啤主要的增长,主力三大品牌是乌苏、嘉士伯和1664。
在本土高端领域,重庆啤酒已经具备绝对的优势。根据卖方数据显示,重啤整合后,嘉士伯啤酒在本土的高端份额已经上升至第二位。
根据年报数据披露,重庆啤酒的千升价格为4703元,较2020年末的4514元增长了4.19%,已经是内地市场中最贵的啤酒厂了。
02.好生意
关于好公司,巴菲特提出现金流折现的概念,即企业价值是生命周期内所有现金流的折现,逻辑就是通过企业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折现值,来计算企业价值。
比如年收益10%,一年后的自由现金流110万折算成今天的限值就是100万元,以此类推。
按照这样的方法估值,那白酒、啤酒、牛奶以及日常刚需行业的龙头公司基本都符合标准。
而如果对比科技领域,比如面板行业,每年产生的现金流要拿出来去投资新厂,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以及不断建设新厂来维持行业的竞争力。
啤酒不需要,啤酒跟可乐差不多,除了换换包装口味几乎不用创新,具备了低投入高产出的好生意属性,几乎不需要研发,同时提价能力很强。
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涨价,几乎所有的消费品业绩都受到影响,而啤酒整个行业毛利率依然稳健增长。
重庆啤酒毛利率为50.94%,2020年同期为50.61%,仅次于百威在亚太地区的毛利率53.87%,高于青岛、华润。
除此之外,啤酒也是预收账款制,即先付钱后发货,根据财报披露,重庆啤酒第一季度账面合同负债(预收款)18.41亿元,高于上年同期16.15亿元,说明一季度的效益比上年同期更好。
当然,二季度随着疫情防控加强,啤酒销量会受到影响,预计会在三季度后正式回暖,市场资金已经开始反馈这样的预期了。
资产负债方面,重庆啤酒的资产负债率虽然高达68.95%,但没有一毛钱的长短期借款,几乎都是供应商欠款以及渠道商的预收款,头部厂商基本都是,"我可以欠钱,你不能赊账"。
03.测估值
在整个啤酒行业中,由于重啤的高端品牌力更强,二级市场一直能给40倍以上的估值,高于另外两家头部。
消费公司在行业稳定的情况下,特别是啤酒行业发展到今天,整个行业的增速已经跌至个位数增长,很难实现较高的增长。
重啤渠道完成整合后,也几乎没有了高增长预期,但高端升级加上存量市场,依然能保持20%左右的增速。
假设按照机构预测的2022年14.40亿元净利润,40倍估值测算,对应的价格是119元,目前二级市场价格已经高出,按照2023年的17.90亿元利润测算,对应的价格是147.9元。
如果要实现千亿的市值,对应的价格是206元,对应的净利润是24.92亿元,相比2021年起码要翻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