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酒-诗经中和米有关的诗句

2023-03-13 21:03 136 浏览

诗经中与水有关子:最为名《诗经 国风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为霜,所谓伊人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 国风 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国风 召南 采蘩》:予以采蘩,于沼于沚。

予以公用,公侯之事。

予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诗经 国风 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四大要素,而丝绸作为衣料,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一方面,丝绸美化、滋润着中国人的生活。

艳丽柔美的绫罗绸缎装饰着男女老少的服装,装饰着家庭中的床褥,装饰着厅堂庙宇等公共场所,装饰着古籍书画等文房用品。

甚至小到手帕、荷包等小件,都可以觅见丝绸的踪影。

另一方面,蚕桑丝织业是中国农村经济特别是南方农村经济的主要依赖,也是国家最重要的财政及外贸收入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除了与这些表面的服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密切相关外,丝绸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 丝绸与语言文学

在已经发现的甲骨文中,以“糸”为偏旁的有100多个。

许慎《说文解字》所收字中“糸”旁260个,“巾”旁75个,“衣”旁120多个,都直接或间接与丝绸纺织有关。

在以“糸”为偏旁的文字中,关于纺织丝绸业的有缫、绎、经、纬、绘、织、综、统、纪、纺、绝、继、续、绍、纡、约、紊、辫、结、练、绣、缋、编、缉等,关于纺织纤维和纺纱搓线的有绪、缅、纯、绡、绺、细、级、线、缕、绳、纫、缪、绸等,关于纺织品种类的有缯、纨、绮、缣、绨、缟、绫、缦等,关于纺织品色彩的有绿、缥、缇、紫、红、绀、缲、缁、缛等,关于服装饰品的有缨、绅、绶、组、纽、纶、缘、绔、绦等,其他引申义的还有纸、彝、绥等。

其中关于丝绸工艺和服饰的占主要地位,约为50%;丝绸品种其次,占35%左右;织物色名约占30%;其他文字约占15%。

到南北朝时期,由纺织丝绸衍生出来的文字进一步增加。

梁顾野王《玉篇》收录与“糸”相关的七部共计400余字。

而到宋本《玉篇》中则收“糸”部计459字,“巾”部172字,“衣”部294字。

至清代《康熙字典》中的“糸”部约有830字,又较宋代增加很多。

这说明中国语言与丝绸的关系相当密切。

在现代汉语中,源自丝绸纺织的一些词汇还有很多复合词组和成语,大大地丰富了我们民族的语言,增强了表达力,如“综合”、“继续”、“线索”、“约束”、“编辑”、“组织”、“机构”、“联络”、“连绵”、“经天纬地”、“锦心绣口”、“提纲挈领”、“作茧自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

其中,“作茧自缚”原指一条家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后多用来指自我束缚、自我封闭;“锦心绣口”、“锦绣河山”、“锦上添花”等都是用丝织物的美丽来形容其他事物的美丽;“经天纬地”取经纬相交构成整个天地之意,如今的地理学上所用的“经度”、“纬度”就来源于此;“组织”的原意是织物的经纬线交织的结构,后泛指各种人为的组合;“机构”乃是织机的结构,后泛指一切机械和组织结构;“综合”原是指众多的丝线穿过综眼而被有序地集合在一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蓝草染料在染色后能得到比草色更深的色彩,用于比喻后辈超过前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则是对染工整日在染缸旁被染料沾染的形象描绘,比喻人的思想易受朋友或环境的影响。

除了大量专业性的纺织科技著作,如《蚕书》、《梓人遗制》、《天工开物》等直接记述丝绸生产外,中国古代还有大量的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与丝绸生产有关。

这些文学作品出现的基础是封建社会中男耕女织的生产状况。

由于家庭丝织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女性又较易成为文人描写的对象,因此,“女织”就成为文学家们的重要题材了。

这类的实例极多。

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中已有许多关于丝绸生产的描述。

著名的《豳风?七月》中有一段描写蚕桑丝绸生产的诗句:“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再如《小雅?采绿》则与染色染草有关:“终朝采绿,不盈一。

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到汉魏六朝时,仍然有大量与丝绸有关的诗歌被记录下来,如汉代《古诗?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逮钦立辑校:《古诗五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一二《古诗》,中华书局1983年。

再如汉乐府《陌上桑》,描写了一个采桑女子罗敷的故事,同样十分著名:“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逮钦立辑校:《陌上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九《乐府古辞》,中华书局1983年。

此外,六朝有许多诗歌如《蚕丝歌》、《采桑度》等也是以丝绸生产为题的。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各种与纺织相关的诗歌更多。

许多著名诗人均写下了这类诗篇或诗句,如杜甫的《白丝行》和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等。

唐代诗人中以此为题材写得最多的是白居易、王建等人。

白居易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多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如《缭绫》、《红线毯》、《重赋吟》等,专以丝绸生产为题。

其中《缭绫》一首广为传唱:“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王建是晚唐诗人,写了许多如《簇蚕词》、《田家行》、《织锦曲》、《捣衣曲》等反映蚕桑丝织生产的诗。

其中,《织锦曲》描写四川织锦户的生活:“大女身为织锦户,名在县家供进簿。

长头起样呈作官,闻道官家中苦难。

回花侧叶与人别,唯恐秋天丝线干。

红缕葳蕤紫茸软,蝶飞参差花宛转。

宋代以词著名,词中也有不少对蚕桑景象的描绘。

苏轼《浣溪纱》就曾描写农村的缫丝生产:“麻叶层层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辛弃疾有《鹧鸪天》云:“陌上柔条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又有《粉蝶儿》云:“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风。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均与丝绸生产有关。

而宋词中写得最好的纺织词要数无名氏的《九张机》,它写活了一个织锦女子把相思之情织入图案的故事:“一张机。

采桑陌上试春衣。

风晴日暖慵无力。

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

行人立马意迟迟。

深心未忍轻吩咐,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

吴蚕已老燕雏飞。

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

咿哑声里暗颦眉。

回梭织朵垂莲子。

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

横纹织就沈郎诗。

中心一句无人会。

不言愁恨,不言憔悴。

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

行行都是耍花儿。

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

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

鸳鸯织就又迟疑。

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

回纹知是阿谁诗。

织成一片凄凉意。

行行读遍,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

双花双叶又双枝。

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

将心萦系。

穿过一条丝。

明清时期,小说盛行,小说中常见蚕桑丝绸的描写。

明代的“三言二拍”中经常能见到这类描写,如《醒世恒言》中曾写到江苏盛泽镇有一个名叫施复的手工业者,原是一家每年养几筐蚕的小机户,但由于他养蚕、缫丝的技术好,织出的绸质量上佳,商人们争相增价抢购。

仅仅几年间,他就增添了三四张机子,并雇工织造。

另一部明代小说《金瓶梅》则以开绸缎铺的西门庆为主要人物,其中写到的丝绸品名、贸易情况也十分多(图042)。

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代,对丝绸生产和产品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因此,其名作《红楼梦》中亦有大量描写丝绸纺织品之处,如锁子锦、妆花缎、蝉翼纱、轻烟罗、茧绸、羽纱、缂丝、弹墨、洋绉、西洋布、雀金呢、哆罗呢、氆氇、倭缎等,不胜枚举。

二、 丝绸与艺术

丝绸自古就是重要的书画材料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量的帛书帛画用的就是丝织品。

唐宋之间,丝织品是文人绘画的主要材料,传世唐宋绘画中大多数是绢本。

到明清之际,绢本逐渐减少,纸本增加,但仍有不少书画以丝绸作底,称为绢本或绫本。

约从宋代开始,丝绸还成为书画的装裱材料。

宋元时主要使用缂丝和织锦做裱材及包首,明清时较多地用锦绫来装裱书画。

因此,丝绸与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周膺:《略论丝绸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丝绸史研究》1985年第2期。

在中国历史上,丝绸与美术的关系更多地体现在丝绸生产场景作为常见题材频繁出现在古代美术作品中。

商代青铜器上已见有蚕的纹饰,战国时期则有许多带采桑场面的青铜壶出土,采桑图反映了当时采桑女劳动、欢爱、歌舞、祭祀的情景,十分生动。

汉魏六朝至隋唐,丝绸生产场面经常出现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木板画上。

尤其是汉画像石,在山东滕县的宏道院和龙阳店、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山东肥城西北孝堂山郭巨祠、山东济宁晋阳山慈云寺、江苏沛县留城镇、江苏铜山洪楼、江苏泗洪曹庄、四川成都曾家包等地都有纺织画像石的发现,其主题多为曾母断机训子,图中机具都为斜织机。

赵丰:《汉代踏板织机的复原研究》,《文物》1996年第5期。

在甘肃嘉峪关的魏晋壁画墓中,则发现了大量关于采桑、丝绢的画像砖。

唐代则有两幅传世名作与丝绸生产有关,即《捣练图》和《倦绣图》,画中不但反映了丝绸精练、刺绣、缝衣等过程,而且人物所穿着的服饰也反映了当时的丝绸图案。

最为有名的反映丝绸生产过程的绘画作品是南宋初年于潜县令楼绘制的《耕织图》。

《耕织图》以当时的农业和丝绸生产为题材,共设耕图21事,织图24事。

其正本进呈宋高宗,被翰林画院摹绘成彩色绢本,收于宫内,成为皇室成员了解蚕织生产的参考和欣赏品;副本留在家中。

现传宋元时期的《耕织图》版本有吴皇后题注本、梁楷本、程棨本等。

其中吴皇后题注本中共有浴蚕、切叶、暖种、拂乌儿、摘叶、体喂、一眠、二眠、三眠、暖蚕、大眠、忙采叶、眠起喂大叶、拾巧上山、簇、装山、熁茧、下茧、蚕蛾出种、约茧、剥茧、称茧、盐茧、瓮藏、生缫、谢神供丝、络垛、纺绩、经靷、籰子、做纬、织作、挽花、下机、入箱等画面,并绘有最早的脚踏缫丝车和提花绫机,生动而详尽。

乾隆时期,有人进元程棨本《耕织图》,其上所绘严格按照宋楼次序。

乾隆令人制成《耕织图》的刻石,藏于颐和园。

明清各朝,《耕织图》摹本纷纷问世,尤其是清代特别重视。

康熙三十五年(1696)二月,康熙皇帝命宫廷画家焦秉贞仿楼图绘成《御制耕织图》,并亲自写序作诗,刊发各地,劝谕农桑。

后来雍正、乾隆各朝也予以效法,一时间摹刻《耕织图》之风大盛,一些农书、方志上也印有《耕织图》,连许多石刻、窗户木雕、瓷器彩绘、年画纸币、墨砚上都有《耕织图》。

《耕织图》的盛行,还导致相同类型《棉花图》的诞生。

丝绸与其他装饰艺术的关系也很密切。

丝绸曾是室内装饰的墙布,因此在建筑图案中经常模仿丝绸的纹样。

青铜器、陶瓷、漆器、金银器等装饰纹样也都曾跟随丝绸装饰之风,或与丝绸风格互相影响,体现着共同的时代特征。

例如,从青铜时代中期开始,各种礼器上出现的动物纹样的周边和间隙之处填满了各种小几何纹,如回纹、雷纹等,可能正是由于几何纹暗花织物上加以动物为主题刺绣的影响所致。

宋元之后的设计中经常可以看到的锦地开光图案,以小几何形的琐纹如曲水纹、锁甲纹、球路纹等作地,上布带环的窠状纹样作主题,无疑也是来源于丝绸图案设计,并大量出现在瓷器、金属器、漆器及建筑等几乎所有的艺术中和生活用品上。

丝绸与艺术的关系还可以在音乐领域中找到。

据史载,野蚕丝一直被用于制作琴弦,由此看来,作为中国器乐主要形式之一的弦乐也离不开丝绸,中国古代的器乐也因此被称为“丝竹”。

三、 丝绸与宗教礼仪

古代中国是一个有着严格礼仪制度的国家。

在古代社会中,丝织品本身就是高贵与身份的标志,而棉麻织品则是普通人的服用品。

“天子”的服饰无疑是最高等级的。

《尚书?益稷》中已见对早期冕服十二章的记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据后代的解释,这十二章的含义是: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光明之意;龙,能变化而取其神之意;山,取其能云雨或镇重之意;华虫,雉属,取其有文章之德;宗彝,谓宗庙之尊,上有虎、蜼之形,取其勇猛智慧之意;藻,水草有文,或取其洁;火,取其明;粉米,取其养;黼,作金斧形,取其能割断之意;黻,两己相背形,取臣民有背恶向善之意。

周锡保:《中国服装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第15页。

十二章可以根据等级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数量。

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定天子用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

周锡保:《中国服装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第18页。

早期的十二章纹饰并无图像传世,现在可以见到最早的十二章纹是在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中的漆画屏风中的帝王人像以及甘肃敦煌壁画上描绘的皇帝图像,但不全。

真正带有十二章的实物是北京定陵出土的明神宗的缂丝衮服。

龙纹也是皇帝服饰中的专用图案题材。

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出土实物来看,龙纹最迟于辽代已用于皇帝服饰。

到元代,五爪大龙被专用于皇帝服饰,而较小的三爪龙仍然可以用于一般场合。

从明代起,则有五爪龙和四爪蟒的分别,还有与龙十分相似的飞鱼、斗牛,除五爪龙之外,蟒、飞鱼和斗牛都用于赐服。

除图案外,色彩也是分辨等级的重要因素。

史载秦时祭服尚黑,西汉尚黄,东汉则尚赤。

但汉代又根据时令为服色之别,《后汉书?与服志》载: 五时色朝服为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

紫色一般为贵者宴居之服,而绿色则为民所常服。

唐代高祖时天子用赤黄袍衫,遂禁臣民服用赤黄之色,并规定三品以上服紫色大科绸绫及罗;五品以上服朱色小科绸绫及罗;六品以上服黄丝布、杂小绫、交梭、双。

太宗时命七品服绿色,龟甲双巨十花绫,九品服青丝布及杂小绫。

《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

大抵紫、绯、绿、青四色可定官品之高卑,即始于隋唐。

宋代官服色彩等级与唐相同,但时服中有织锦图案的区分。

第一等用天下乐晕锦,第二等用簇四盘雕细锦,第三等用黄狮子大锦,第四等用翠毛细锦,第五等用红锦,其余将校则赐窄锦袍,有翠毛、宜男、云雁细锦,狮子、练鹊、宝照大锦和宝照中锦七等。

明清文武百官更多用补子表示品级。

洪武二十四年(1391)规定常服花样品级如下:“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史》卷六七《舆服志三》。

清代补子有圆、方之分,圆补主要为龙、蟒之类,用于王公贵族;方补用于百官。

其中,文官: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除官服需要用丝织品的花色来区别等级、确定礼仪之外,农、工、商、释、道、儒亦都有自己特定的服饰。

丝绸还大量地用于宗教场合。

无论是佛教的寺庙,还是道教的观宇,总是布满了色彩绚丽的丝绸。

《洛阳伽蓝记》载,宋云、惠生使西域时见丝绸之路沿途的佛教场院总是“悬彩幡盖,亦有万计”。

这类丝绸幡盖中有佛像的幢幡,在当时被称为“绣像”。

这类绣像在藏传佛教中被称为“唐卡”,直到今天,大量的唐卡仍然保存在西藏、青海的藏传佛教寺庙中。

四、 丝绸与风俗

我国悠久的丝绸历史对民俗风情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唐代王建的《簇蚕词》中,我们已经可以见到部分内容:“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

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晒蒿草。

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

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

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

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

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衣上著。

”而明清时期著名蚕乡杭嘉湖一带的习俗则更加丰富多彩。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把丰收的期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因此进行各种祭祀活动。

据史书记载,从3000多年前的周代开始,朝廷的统治者对祭祀蚕神活动就很重视。

历朝历代,皇宫内都设有先蚕坛,供皇后亲蚕时祭祀用,每当养蚕之前,须杀一头牛祭祀蚕神嫘祖,祭祀仪式十分隆重。 zjkHUIyU.

民间也是如此,蚕神的崇拜是蚕乡风俗中最重要的活动。

除祭祀嫘祖外,各地根据当地的风俗祭祀所崇拜的蚕神,有祭祀“蚕母”、“蚕花娘娘”者,有祭祀“蚕三姑”者,也有祭祀“蚕花五圣”、“青衣神”等蚕神者。

民间供奉蚕神的场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建有专门的蚕神庙、蚕王殿,有的在佛寺的偏殿或所供奉的菩萨旁塑个蚕神像,有的蚕农家在墙上砌有神龛供奉印有蚕神像的“神码”。

养蚕一般在清明前后开始,浙江湖州地区有轧蚕花、划龙船之盛会,其实是养蚕之前的精神调节和准备蚕具。

养蚕之前要祛蚕祟,即用各种神像、画符或其他法术驱赶一切有害于蚕的鬼邪、病毒、虫害,同时也是一种卫生防疫措施。

养蚕时蚕室门口用红纸书“育月知礼”或“育蚕”等字,告知互不往来,称为“蚕关门”。

蚕过三眠,俗称“出火”,此时蚕茧收成已成定局,蚕农家家做一种米粉小汤团,称为“茧圆”,以祀蚕神。

蚕儿上山结茧时,蚕农可以开门走动,称“蚕开门”,并且各亲戚间还以猪蹄、鱼鲜、花果、糕点等食品互相赠送并探询养蚕收成,俗称“望蚕讯”。

端午、小满前后,蚕农往往要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湖州称“谢蚕花”,德清谓“吃蚕花饭”,盛泽则有小满戏,请来戏班公演。

养蚕时禁忌甚多。

金代《务本新书》载蚕之杂忌有:“忌食湿叶,忌食热叶。

蚕初生时,忌屋内扫尘。

忌煎鱼肉。

不得将烟火纸捻于蚕房内吹灭。

忌侧近舂捣。

忌敲击门、窗、槌、箔及有声之物。

忌蚕屋内哭泣、叫唤。

忌秽语淫辞。

夜间无令灯火光忽射蚕屋窗孔。

未满月产妇,不宜作蚕母。

蚕母不得频换颜色衣服,洗手长(常)要洁净。

忌带酒人切桑饲蚕及抬解、布蚕。

蚕生至老,大忌烟熏。

不得放刀于灶上、箔上。

灶前忌热汤拨灰。

忌产妇、孝子入家。

忌烧皮、毛、乱发。

忌酒、醋、五辛、羶、腥、麝香等物。

”文中所禁多合科学道理,现在蚕乡也有此类禁忌。

嘉湖一带还有许多语言禁忌,如忌“亮”字,忌说“酱”,因亮蚕、僵(与“酱”同音)蚕是蚕病,等等。

丝绸生产的相关行业也有着自己的生产习俗,祭祀着各行各业的发明神。

比如,丝织业的祖神是黄帝轩辕氏,在苏州城里还有一座轩辕宫,正是苏州丝织业祭祀的祖师神。

染业的祖师是晋代葛洪,杭州景区葛岭上抱朴道院边出土了葛翁染业的石碑,杭州染坊工人每年都会到这里进行祭拜。

刺绣业的祖师神则是上海露香园顾氏,虽然年代较晚,但也为苏绣工人所推崇。

指一百岁。

古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称谓释义: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

《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于是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

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舞勺:13岁。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弱,弱小。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耳顺):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1促进新陈代谢 2恢复皮肤光泽和弹性 3使肌肤看起来更年轻 功效用途:有惊人的抗氧化作用,它将保持肌肤年轻,预防肌肤老化,促进新陈代谢及使肤色白皙,与维他命C搭配使用,可以加强抗氧化的作用,同时达到肌肤紧实。

成分:红酒、紫草根萃取、柠檬酸、柠檬酸钠、甘草酸钾、黄芩萃取、木贼植物萃取、啤酒花萃取、松果萃取、柑橘柠檬萃取、迷迭香叶萃取。

使用方法:用小板刀取出适量红酒面膜,并涂匀在肌肤上。

(请注意避开眼睛及嘴唇周围),并停留20~30分钟,再用湿海棉完全去除并洗净即可 保存方法: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并储存在阴冷的地方,可以放置3年,但是如果开封使用后,建议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详细说明:在红酒面膜中的红酒面膜粉末是天然的成分以及来自花青素颜色的红色,这红色的颜色改变会依据天气,如这一年当中的阳光和雨量等因素,使成分的颜色有少许的不同. 红酒面膜除了主要的成分红酒之外还添加了其它多种天然保养因子,包括:紫草根、黄芩、木贼植物、啤酒花、松果、柑橘柠檬、迷迭香叶等精华萃取;柠檬酸、柠檬酸钠、甘草酸钾…等,这些的天然植物成份都具有神奇的功效: a.紫草根有抗紫外线功效,并且能促进细胞新生,除去异常细胞及老废细胞。

b.黄芩能抗菌止血,减缓肌肤浮肿及消炎。

c.啤酒花赋予肌肤特殊芳香,产生天然防老作用 d.迷迭香具有收敛毛孔、使肌肤紧实饱满的作用,而且能替油性痘痘肌肤杀菌 e.柠檬酸含丰富的维他命C,可以改善皮肤斑点、黯沉的现象。

《美容大王》原文如下:爱用3:红酒面膜 有一种神奇的红酒面膜,是可以每天敷的

刚开始我听人家说过这种面膜,但是却不知道它的功效为何。

后来我去了一家美容中心,里面的医生也推荐我用红酒面膜,我记得医生跟我说,你要美白的话可以敷红酒面膜,但是它的效果不是那么强;你有毛孔问题的话也可以敷红酒面膜,效果也不错;若你很忙的话也可以敷红酒面膜,一天十五分钟就可以洗掉。

他一直提红酒面膜,却提不出红酒面膜到底最直接的强项主打效果是什么。

于是我抱着姑且试一试的心态来用。

那段时间我正在拍戏,但是每天收工后我都敷红酒面膜,结果发现,我脸上原本因为拍戏劳累在额头长的一些过敏的小东西,竟然因此消失了

而且脸也变得更饱实、更明亮

一天一天敷,效果也一天比一天强,然后本大王终于了解医生说不出红酒面膜究竟哪项强的原因──它改善的是肌肤整体啊

这种红酒面膜是新生活美容馆出售的。

红酒有着迷人的色彩,神秘的情思。

我经常会自觉不自觉的想去品红酒,看着它迷人的色彩、闻着它柔和的醇香,享受着它给你带来的那一丝的和谐、一时的宁静,让我暂时忘掉一切的一切,静静的欣赏身边的美

红酒含有多量的健康长寿成分。

红酒是酒类中唯一属碱性酒精饮料。

红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补血、降低血中的胆固醇;预防冠心病;红葡萄酒里含有一种自然化合物,能够帮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红酒中含有聚酚类物质,可有效防治动脉硬化,预防血小板凝结,防视力下降,增强免疫力等。

红酒是允许糖尿病患者饮用的唯一酒类,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复合泛酸,会促进糖的分解,还防血管老化。

作为碱性酒精性饮品,红酒可以中和人每天吃下的大鱼大肉以及米麦类酸性物质。

红酒有美容作用,这是向我的女性朋友特别推荐啊,红酒不单美颜,更能点化女人的妩媚,让气质更为生动。

红酒对女性皮肤护理作出了不少贡献

其实男人们也爱美,他们背着我们喝红酒不知美了多少回了

品酒的过程是一种无声的优雅,一个人会不会喝红酒在他(她)在他(她)开酒之时便能看出来——最地道最熟练的会先闻一闻酒塞,将酒倒入杯子,盛上三分之一,眼观其色,然后摇转酒杯,一圈圈的做圆周运动,让酒沾满杯壁,轻嗅其香,再入口细品其味,最正宗的喝酒方式是不加任何饮料,小口小口的抿,喝到脸色微润就足够了。

红酒不可以开怀畅饮,在人声鼎沸的宴席中,品不到红酒的醇香. 温馨提示:葡萄酒是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液经发酵酿制的低度饮料酒,是佐餐酒的一种。

上等的葡萄酒应由100%新鲜葡萄原液经发酵酿制而成。

常见的葡萄酒以色泽分类有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和介於红、白中间的桃红葡萄酒,而各种色泽的葡萄又可按含糖量分成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葡萄酒。

随著人们对葡萄酒的不断认识和健康理念的追求,天然的、低糖、低热量的干型葡萄酒成人们的饮用时尚。

但饮用红葡萄酒,每天不宜超过250毫升,否则会危害健康。

哈哈,浪漫的法国人认为之所以保持健康,是因为常喝红葡萄酒。

常喝红酒视力良好--这一点可能许多人还不知道,就算在米粒笑的贡献上吧

早在几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用天然的赤铁矿粉涂染串珠贝和筋绳。

到了奴隶社会,生产分工精细,专门设有官职“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量受之,以待时而颁之”;并且有“染人掌染丝帛”()。

高贵的丝和丝织物在染色以前,还要经过“暴练”处理(相当于现今的精练工艺)。

在中曾经记述“暴练”的操作工艺:先是“以况水沤其丝七日,去地尺暴之”,而后“昼暴诸日,夜宿诸井”,共“七日七夜”。

对于丝织物,因为它比丝线紧密,暴练的时候要“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再“实诸泽器,淫之以蜃”,同样反覆处理七昼夜。

况水和栏(liàn)灰都是富含碱性的植物灰汁(碳酸钾等),栏灰就是楝木烧成的灰,而蜃是用贝壳煅烧出来的碱性更强的生石灰(氧化钙)。

丝线和丝织物经过反覆碱性灰汁或灰处理以后,就把纤维外面的大部分丝胶除去,有利于染色。

织物染前的预处理——“暴练”大都在春季进行(“春暴练”),以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夏纁玄,秋染夏”(“夏”的意思是五色)的染色生产活动。

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它们的提取和施染方法各不相同。

矿物颜料 前面提到的天然赤铁矿,是最早利用的矿物颜料,到春秋战国时期,仍然用来涂染粗劣的麻织物。

当时称作赭衣,可能是用天然赤铁矿石粉涂染的,无领的赭衣作为罪犯的囚衣。

此外,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也是古代重要的染红用的矿物颜料。

在中曾经记述用丹涂染羽毛,丹就是朱砂。

在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麻布以及刺绣印痕上,都有用丹涂染的痕迹。

由于朱砂颜色红赤纯正,经久不褪,一直到西汉,仍旧用它作为涂染贵重衣料的颜料。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朱红菱纹罗绵袍上的朱红色,经X射线衍射分析,它的谱图就和六方晶体的红色硫化汞相同。

朱砂或赭石颜料施染以前,都要经过研磨,并且加胶液调制成浆状,才可以用工具涂到织物表面。

从上面说的出土纺织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时的颜料研磨已经相当精细,涂染技术十分精良。

除染红色的朱砂、赭石外,其他的天然矿物颜料有染白的绢云母,染黄的石黄,染绿的石绿等。

植物染料 我国古代所用的植物染料种类很多,按化学性质和染色方法来分,有直接染料、碱性染料、媒染染料和还原氧化染料等。

直接染料和碱性染料栀子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应用最广泛的直接染料,中就有“千亩卮茜,……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秦汉时期采用栀子染色是很盛行的。

栀子中主要成分是栀子苷。

这是一种黄色素,可以直接染着于天然纤维上。

又富含小檗碱的黄檗树的芯材,经过煎煮以后,也可以直接染丝帛。

中就曾经记述黄檗的栽培和印染用途。

小檗碱属碱性染料,用来染丝绢、羊毛等动物纤维很适宜,南北朝时期的鲍照(约414—466)曾经写出“锉檗染黄丝”的诗句,表明当时用黄檗染丝很盛行。

这不仅由于它染色方便,也因为小檗碱具有杀虫防蠹的效果。

媒染染料 茜草是我国古代文字记载中最早出现的媒染植物染料之一,曾经描述茜草种植的情况(:“茹■在阪”,“茹■”就是茜草),并且讲到用茜染的衣物(:“缟衣茹■”)。

茜根中含有呈红色的茜素,它不能直接在纤维上着色,必须用媒染剂才可以生成不溶性色淀而固着于纤维上。

古代所用媒染剂大多是含钙铝比较多的明矾(白矾),它和茜素会产生鲜亮绯红的色淀,具有良好的耐洗性。

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深红绢和长寿绣袍底色,都是用茜素和含铝钙的媒染剂染的。

可以媒染染红的除茜草外,还有记载的苏枋木,也是古代主要媒染植物染料。

这种在我国古代两广和台湾等地盛产的乔木树材中,含有“巴西苏木精”红色素,它和茜素一样用铝盐发色就呈赤红色。

中的“藐茈”(紫草)是古代染紫色用的媒染染料。

紫草根中含有紫草素。

可以染黄的媒染植物染料更多,如荩草中含有木樨草素,可以媒染出带绿光的亮黄色,古代专用荩草(古时称作盭(lì)草)染成的“盭绶”,作为官员的佩饰物。

又如栌和柘,“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本草纲目》)。

槐树的花蕾——槐米,也是古代染黄的重要媒染染料。

桑树皮“煮汁,可染褐色久不落”(《食疗本草》、《雷公炮炙论》)。

栌和柘木中含的色素叫非瑟酮,染出的织物在日光下呈带红光的黄色,在烛光下呈光辉的赤色,这种神秘性光照色差,使它成为古代最高贵的服色染料,《唐六典》记“自隋文帝制柘黄袍以听朝,至今遂以为市”,到明代也是“天子所服”。

这一服色制度以后也传到日本。

我国古代所用的铝媒染剂除天然明矾外,也利用富含铝盐的柃木、椿木灰作媒染剂,在宋代还有利用溶有铝盐的大庾岭河水媒染苏枋的。

栎树(就是橡树,在《诗经》中称作“朴樕”,见《召南·野有死麕》)和我国特产的五倍子都含有焦棓酚单宁质;柿子、冬青叶等含有儿茶酚单宁质。

单宁质直接用来染织物呈淡黄色,但是和铁盐作用呈黑色。

《荀子·劝学篇》中所说的“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就是硫酸亚铁(古时又称青矾、绿矾、皂矾),用单宁染过的织物再用青矾媒染,就会“与之俱黑”。

黑色在古代大都作为平民服色,到秦汉时期“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史记·秦始皇本纪》)。

以后对染黑所需的铁媒染剂数量越来越多,到公元六世纪前后,我国劳动人民便人工制造铁媒染剂。

含单宁的植物还有鼠尾草、乌桕叶等也是古代有文字记载可以染黑的原料。

其他如柞、石榴皮等虽未有记载,但是一直到解放前都是我国广大农村所使用的染黑染料。

还原氧化染料《诗经小雅·采绿》中的“终朝采蓝,不盈一襜”的蓝草,就是天然还原氧化染料。

蓝草中含有靛苷,经水浸渍以后可以染着织物,再经空气氧化成蓝色的靛蓝。

周代以前采用鲜蓝草浸渍染色,所以《礼记·月令》有“仲夏令民勿刈蓝以染”的规定。

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采用发酵法还原蓝靛成靛白,可以用预先制成的蓝泥(含有蓝靛)染青色,所以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篇》)的说法。

公元六世纪,北魏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详尽地记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蓝草制蓝靛的方法:“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用石头或木头镇压住,以使蓝草全部浸于水中,浸的时间“热时一宿,冷时再宿,”然后过滤,把滤液置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抨之,”待溶解在水中的靛苷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以后产生沉淀,再“澄清泻去水,”另选一“小坑贮蓝靛”,待水分蒸发后“如强粥”,盛到容器里,于是“蓝淀成矣”。

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制备蓝靛工艺操作记载。

到明代,可以制蓝靛的已经有五种蓝草,并且人们已经观察到靛蓝染后“红焰之色隐然”(《天工开物》),说明当时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注意到天然靛蓝中还有少量靛红存在。

其他染料 红花,是古代可以染红的植物染料之一。

秦汉时期,就有“种红蓝花以为业”的人。

红蓝花是就红花,含有叫红花苷的红色素和一种黄色素,红花苷可用碱液从红花里浸出,再加酸就呈带有荧光的红色。

《齐民要术》中曾经详细地叙述了从红花中浸渍和萃取染料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当时用的酸是“粟饭浆水”和“醋石榴”等有机酸作发色剂。

《天工开物》中又增添乌梅作发色剂。

石榴和乌梅中的有机酸是多元酸,发色效果比“粟饭浆水”中的醋酸(一元酸)要好,中和的时候沉淀既快又颜色纯正。

用红花染过的织物,如果要剥掉原来的红色,只要“浸湿所染帛”,用碱性的稻灰水滴上几十滴,织物上的“红一毫收转”。

洗下来的红水也不丢弃,“藏于绿豆粉内”,以后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再释放出来染红,“半滴不耗”。

(《天工开物》) 除红花外,还有地黄、冬青叶等都可以作为碱性染料(《齐民要术》、《本草纲目》)。

染色工艺的发展 用某种染料染色的时候,织物每浸染一次,颜色便加深一些。

古代对茜草染红套染的时候,由浅红到深红有不同名色,“一染縓,再染竀,三染纁,”(《尔雅》)“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

”(《考工记·钟氏》) 用两种不同的染料套染的时候,可以显出第三种颜色来。

但由于颜色的遮盖作用以及染料、媒染剂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不同染料套染也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淮南子·说山训》中曾经记载:“染者先青而后黑则可,先黑而后青则不可。

”这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已经掌握各种染料套染织物的时候遮盖作用的影响。

另外古书中有“青黄为绿,今以藤黄合靛青即为苦绿”的说法,指出在三原色套染染色,虽然青(就是蓝色)和黄色可以合为绿色,但是由于所用青、黄染料不同,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绿色来。

不同化学性质的染料在套染的时候,也常常遇到困难,如黄檗中所含小檗碱是碱性染料,如果和其他染料相混,就要产生沉淀而失去染色效果;如果先用黄檗染,那其他染料也无法再染。

通常是先染其他染料再用黄檗染。

另外,同一媒染染料染色,如果媒染剂不同,也可以染出不同的颜色来。

明代的《多能鄙事》中曾经记述了种种染色法。

以染枣褐为例:先用苏木明矾染,再下绿矾,“当旋看色深浅添加,太多则黑,少则红,合中乃佳。

” 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施染出的纺织品的颜色也不断地丰富。

在西周到春秋时期,仅《诗经》中提及的有关织物颜色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邶风·绿衣》),“缁衣之宜兮”(《郑风·缁衣》),“青青子衿”(《郑风·子衿》),“缟衣綦巾”(《郑风·出其东门》),“素衣朱襮”(《唐风·扬之水》),“载玄载黄”(《豳风·七月》)等,以及毛织物染色“毳衣如菼”,“毳衣如璊”(《王风·大车》)等,可以说是五光十色了。

以后染色技术特别是不同染料的套染技术不断发展,到西汉,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纺织品上就可以看到色谱已经大大丰富了。

隋唐时期,染色工艺更是大发展,以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刺绣品为例:底色就有大红、正黄、叶绿、翠蓝、宝蓝、湖蓝、绛紫、藕荷、古铜等。

到了明代,染色色谱分得更精细,仅染红色就有大红、莲红、桃红、银红、水红、木红等(《天工开物》)。

明代的染色生产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除皇家专设“蓝靛所”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外,在民间也开设有各种私家染坊,只苏州一地就有染匠几千人(《明万历实录》卷三百六十一),染坊中又有蓝坊、红坊、红漂坊、杂色坊等不同分工。

黄色颜料种类:在古代中国,黄色属于尊贵之色,曾经为皇帝与宫廷所专用。

如今黄色颜料成为建筑卫生陶瓷使用最广泛的色料品种。

黄色颜料品种丰富,其主要种类有锆钒黄、锆镨黄、锑酸铅黄、钛黄、铬黄、镉黄等种类。

它们的使用温度与气氛要求如下。

锆钒黄与锆镨黄:二者使用范围较宽,适用温度为低温800度-1000度;中温1200度;最高使用温度为1280度-1300度。

二者不同的是锆钒黄可以同时使用于氧化焰或还原焰;而锆镨黄仅能使用于氧化焰,而不能使用于还原焰。

锑酸铅黄与钛黄:属于低温颜料。

仅局限于低温使用场合。

使用温度为800-1000度,只能使用于氧化焰烧成,而不能使用于还原焰。

镉黄:在低温陶瓷颜料中使用温度最低的色料。

使用温度为800度。

对火焰气氛无特别要求。

[2]红色颜料种类:红色象征着热烈与生命的跳跃。

现在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红色陶瓷颜料品种有锰红、铬锡红、铬铝红、铬银红、铁铬红及硒铬红等。

红色颜料的使用温度与气氛要求如下。

锰红、铬铝红以及铁铬红三种陶瓷颜料,它们使用时的烧成温度与火焰气氛条件十分相同。

它们可以用于最低烧成低温800度-1000度;中温1200度;最高烧成高温为1280度-1300度等多种场合。

这三种颜料都是只能使用于氧化焰气氛,而不能用于还原焰烧成条件。

铬锡红、铬银红这两种陶瓷颜料的烧成范围,为最低温度800度,中温1000度-1200度,最高使用温度为1280度。

但是二者的使用气氛却有所区别,铬锡红仅能使用于氧化焰烧成条件。

而铬银红颜料既可使用于氧化焰,又可以使用于还原焰烧成。

硒镉红是一种低温陶瓷色料。

其烧成使用温度只能在800度以下。

[3]棕色陶瓷颜料种类:棕色陶瓷颜料呈色沉着、稳重。

目前使用的棕色颜料有铁铬猛锌棕、铁铬锌棕、铁铬棕及铁铬锌铝棕等种类。

这四种陶瓷颜料的烧成温度范围很广从最低烧成温度800度。

到中温的1000度-1200度,以及最高温度1280度-1300度。

在烧成气氛方面,它们可以广泛使用于氧化焰或者还原焰。

[4]绿色陶瓷颜料种类。

绿色陶瓷颜料成色清新明快,现在已经形成铬绿、孔雀绿、镨钒绿等品种。

其中铬绿亦称维多里亚绿 ,它和孔雀绿陶瓷颜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均为低温800度,中温1000度-1200度,最高温度为1280度。

在烧成气氛方面不受氧化焰或还原焰的局限。

镨钒绿的烧成温度范围比以上二者更广,它不但可以使用于低温800度,中温1000度-1200度,而且可以用于最高温度1280度-1300度。

在烧成气氛方面,也可以满足氧化焰或还原焰烧成条件。

[5]蓝色陶瓷颜料品种: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蓝色陶瓷颜料呈色高雅、华贵。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钴蓝、深蓝、海碧蓝、锆钒蓝及硅酸锌蓝等种类。

除了硅酸锌蓝外,钴蓝、深蓝、海碧蓝与锆钒蓝四种陶瓷颜料,烧成温度范围广泛,可以满足最低温度800度直到最高温度1300度期间的烧成范围。

硅酸锌蓝的烧成温度则最高为1280度。

在烧成火焰气氛上,蓝色陶瓷颜料可以满足还原焰或氧化焰的烧成条件。

[6]紫色陶瓷颜料种类:现在有钕硅紫及钕铝紫等品种。

它们的烧成温度范围在800度-1280度,对烧成火焰气氛无特别要求,可以满足氧化焰及还原焰烧成。

[7]灰色陶瓷颜料种类:现有锡锑灰及锆灰两种色料。

锡锑灰烧成温度在800度-1280度。

锆灰烧成温度范围在800度-1300度之间。

二者都适合用于氧化焰烧成条件,但不能使用于还原焰烧成。

[8]黑色陶瓷颜料种类:黑色颜料及黑釉的使用历史最为古老,其呈色元素为氧化铁。

经过改进目前形成了镍铬铁钴黑,铁铬钴锰黑等新品种,因此呈色更加纯正与稳定。

镍铬铁钴黑色料的使用温度广泛,可满足800度-1300度的烧成。

但就烧成气氛讲,铁铬钴锰黑能够在氧化焰或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但镍铬铁钴黑仅能用于氧化焰烧成。

元宝石,又称"砑光石"、“踹布石”、"扇布石"、"踩布石"、"飞雁石"等,是古代染布作坊用于碾整染布成品的特有工具,各地大小不一,但形状相近,小者五、六百斤,重者千余斤。

元宝石由两部分组成,上爿为一元宝形石片,一般厚约30公分,高约70公分 长约100公分。

下爿为一长方形垫石,中心纵向呈浅凹状,与上爿元宝形石底部横向的圆弧相吻。

碾布作业的情景是“下置磨光石板为承,取五色布卷木轴上,上压大石如凹字形者,重可千斤,一人足踏其两端,往来施转运之,则布质紧薄而有光”(1)。

使用元宝石较早的文字记载见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乃服》:“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凡布缕紧则坚,缓则脆。

碾石取江北性冷质腻者(每块佳者值十余金),石不发烧,则缕紧不松泛。

芜湖巨店首尚佳石 ”(2)。

宋应星在这里不仅记录了当时松江织造业和芜湖浆染业的发达繁荣,也记下了元宝石的一些情况,很是珍贵。

第一,用元宝石碾布可使染过的织物“缕紧不松泛”。

第二,“取江北性冷质腻者”做“碾石”是有道理的,即使碾压作业时间长了,“石不发烧”,不会由于磨擦产生静电发热而损坏织物。

第三,“芜湖巨店首尚佳石 ”,是指规模大的印染店,都非常喜欢材质好的元宝石,不惜重金购之,并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实力和招揽生意。

明代芜湖开设的染局很多,汪道昆《太函集》记载,万历年间,有个徽商名叫阮弼,在芜湖立局治染,专门染布贩卖。

“时购者争求得采,利归染人。

长公复笑曰:非独染人能白(漂白)可采(染色)也。

乃自芜湖立局,召染人曹治之,无庸灌输,费省而利兹倍。

五方购者益集,其所转运遍于吴、越、荆、梁、燕、鲁、齐、豫之间,则又分局而贾要津”(3)。

阮弼在芜湖设总局,在各要津设立分局,染布行销八省,生产经营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松江的染业也极盛,“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洙泾乐业,而染家、踹房、商贾悉从之”(4)。

苏州也多有染坊,万历年时,曹时聘的奏疏中说:“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5)。

踹布工是靠出卖劳力度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康熙九年(1693年)一月,苏州“年荒米贵”,而踹匠踹染一匹布的工钱是一分一厘,难以糊口以至罢工反抗(6)。

记载踹布工劳作场面图案资料的有《棉花图》。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月,直隶总督方观承将棉花种植、纺织及练染的全过程工笔绘画十六幅,每幅图后面配以文字说明,装裱成《棉花图册>,在册首恭录清圣祖康熙的《木棉赋并序》,呈送乾隆皇御。

同月,乾隆应方观承的请求,为《棉花图册》的每幅图分别题写了七言诗一首,共计一十六首,同时准予将方观承所作诗句附在每幅图的末尾。

方观承将经过乾隆御题的《棉花图册》正式定名为《御题棉花图》,并精心临摹副本,镌刻于珍贵的端石之上。

第一十六幅为“练染图”,图中就有踹布工劳作场面的描绘,康熙还提诗于后:“”(图1)(图2)。

在民间的纸马中也有踹布劳作的场面出现,如纸马《染布缸神》(图3)。

纸马画面上刻有“梅、葛”二字,与民间传说中染业奉梅、葛仙翁为染布缸神相暗合。

画面中有四个染匠形象,一个在缸中染布,一个在摊晾浸染好的色布,一个手拿竹竿在晾布,还有一个双手扶支架在踹布。

据说九月九日还是旧时染坊祭祀染布缸神的日子,笔者翻找了好多的资料,但未见有文献记载。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

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泰山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又是天然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

自然地理泰山原名岱山、亦名岱宗。

位于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

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

主峰位于泰安市境内的玉皇顶,海拔1532.7米。

相对高差约1300米。

地质成因推测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

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

鲁西地区(包括)泰山曾是巨大的沉降带或海漕。

造山运动使沉降带上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形成规模巨大的山系,经历长达20亿年风化剥蚀,地势逐渐平缓。

距今6亿年前左右,泰山再次沉入大海,大约又经历1亿多年,整个地区再次抬升为陆地,古泰山隆起为一个较为低矮的荒丘。

距今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的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广泛褶皱和断裂。

在频繁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快速抬升,均近约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天的泰山轮廓基本成型。

气候植被泰山因其高度,气候也呈垂直变化,山下为暖温带,山顶为中温带。

山上多云雾,年均降水量为1132mm,而山下只有750mm。

泰山植被覆盖率达80%,山麓上依次可见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林带垂直界线分明,植被景观各异。

现有种子植物144科,989种,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种,草本植物72科556种,药用植物111科462种。

人文景观泰山日出[编辑] 人类历史宏观影响泰山山体雄伟壮观,景色秀丽。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

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因其气势之磅礴为五岳之首,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

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

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

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

进入秦汉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

几千年来泰山自然景观融入了帝王封禅、诗文渲染、工匠艺术以及科学考察等因素,构成了泰山风景。

风景区内形成了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三重空间(以岱庙为中心的泰安城,城西南蒿里山的“阴曹地府”,南天门以上的“仙界天府”)一条轴线(连接这三重空间的景观带,主要是岱庙中轴线北延直到玉皇顶)的景观格局。

从海拔150余米的山麓泰安市区,至中天门海拔847米,南天门1460米,玉皇顶1545米层层迭起,构成泰山的独特景观。

封禅祭祀历经几千年文化积淀,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

泰山是齐鲁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献记载,此山经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

相传远古时代就有72位首领来此巡狩祭祀。

自秦以降,中国古代有12为帝王来此封禅朝拜。

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留下五大夫松的传说;汉武帝八登泰山,惊叹“高矣

极矣

大矣

特矣

壮矣

赫矣

骇矣

惑矣

”。

在泰山封禅祭祀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旷世大典。

被人认为凡是异性而起或功高显德的帝王,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资格到泰山报告成功,答谢受命于天之恩,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

“封”是在泰山极顶聚土筑圆坛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于天;“禅”是在山下小山丘积土筑方台坛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情。

圆台方坛表示天圆地方。

一代帝王若登封泰山即视为天下太平、国家兴旺的标志。

而皇帝本人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真龙天子。

所以汉代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封禅篇》中说:“王者异性而起,必升封泰山何

报告之义也。

始受命之时,该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所以必于泰山何

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

”宗教影响 增福庙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

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

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宝寺、普照寺等。

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

唐宋时,灵岩寺极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

道教:据传说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

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

文人墨客 泰山上的石刻数千年来泰山自然景观被融入帝王封禅、宗教神话、书画意境、诗文渲染、工匠艺术等文化因素,构成了庞大的泰山美学文化。

孔子、杜甫等名人雅士更曾到访此山,并留下诗句。

孔子的名言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诗歌望岳;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记等等。

泰山石刻 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道、受经,文化名士登攀览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刻、摩崖、楹联石刻,而泰山的摩崖石刻也是名山之最。

泰山石刻现存1800余处,其中碑碣800余块,摩崖石刻1000余处,大体分布为岱庙157块、岱麓215处、登山东路576处,岱顶258处,岱西80余处,岱阴44处,灵岩寺400余处,神通寺100余处。

石刻主要包括历代帝王封禅告祭文、寺庙创建重修记、石经墓铭、颂岱诗文、提景及楹联等5类,大部分为自然石刻。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双遗产之一。

旅游景点 岱庙遥参亭、正阳门、唐槐院、东御座、秦泰山刻石、铜亭、岱庙坊、汉柏、天贶殿、大众桥、五贤祠、三阳观、冯玉祥墓、普照寺、虎山公园、王母池、三叠瀑布、醉心石、对松山、中天门、孔子登临处、望人松、斗母宫、望仙楼、五大夫松、十八盘、壶天阁、舍身崖、天下第一山、白云洞、象鼻峰、无字碑、宋摩崖、丈人峰、月观峰、仙人桥、五岳独尊、孔子庙、天街、玉皇顶、碧霞祠、南天门、拱北石、唐摩崖、北天门、大\\/小天烛峰、望天门、尧观顶、姊妹松、元君庙、三折瀑、天烛瀑、玉泉寺、后石坞、青桐涧、竹林寺、无极庙、天胜寨、长寿桥、白龙池、傲徕峰、扇子崖、黑龙潭、彩石溪、钓鱼台、海眼、元君庙、桃花峪。

【诗经中和米有关的诗句】相关文章:

1.将相和中和的名言

2.诗经有关芍药的诗句

3.诗经有关三月的诗句

4.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关月亮的优美古诗精选

5.诗经中的女孩灵动名字,最唯美的高雅名字女

6.巴金原名叫什么名字,李尧棠(与古诗有关)

7.计数单位是什么 ,与十进制计数法有关

相关内容
  • 红酒开瓶器怎么使用第二篇
    红酒开瓶器怎么使用对于红酒爱好者来说,一个优质的红酒开瓶器是非常重要的。使用恰当的开瓶器可以轻松地将瓶盖去除,让你更加容易地品鉴红酒。下面是一些关于红酒开瓶器使用的技巧,让你轻松打开瓶盖。技巧1:使用螺旋式开瓶器螺旋式开瓶器是最
  • 有回收红酒的地方吗第二篇
    有回收红酒的地方吗随着人们饮酒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酒瓶的回收问题。而对于红酒爱好者来说,如果饮用完后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空瓶,可能会让他们有些犯愁。有回收红酒的地方吗?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回收方式。1.当地污
  • 红酒批发第二篇
    红酒批发是什么?红酒是一种历史悠久、广受欢迎的酒类,一直被认为是高质量饮品的代表。它不仅是家庭聚会和商务宴请的必备品,还是酒吧、酒店和餐馆酒单中不可或缺
  • 进口红酒第二篇
    进口红酒:来自世界各地的酿酒传统红酒是一种备受欢迎的饮品,风味独特,口感丰富,具备多种健康功效。而进口红酒则更为特别,它们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的酿酒传统、气候及土壤等自然条件,散发着独特而浓郁的风味。法国红酒:全球最知名的红酒产地之一法国红酒以波尔多、勃艮第等地区酿造的葡萄酒最为著名。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葡萄能够充分成熟,在酿造过程中保留了丰
  • 红酒加盟品牌前十名第二篇
    红酒加盟品牌前十名红酒作为一种高档饮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红酒加盟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创业者的选择。那么在红酒加盟市场中,哪些品牌是值得加盟的呢?以下是红酒加盟品牌前十名:1. 拍屋酒业拍屋
相关推荐
  • 红酒开瓶器怎么使用第二篇
    红酒开瓶器怎么使用对于红酒爱好者来说,一个优质的红酒开瓶器是非常重要的。使用恰当的开瓶器可以轻松地将瓶盖去除,让你更加容易地品鉴红酒。下面是一些关于红酒开瓶器使用的技巧,让你轻松打开瓶盖。技巧1:使用螺旋式开瓶器螺旋式开瓶器是最
  • 有回收红酒的地方吗第二篇
    有回收红酒的地方吗随着人们饮酒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酒瓶的回收问题。而对于红酒爱好者来说,如果饮用完后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空瓶,可能会让他们有些犯愁。有回收红酒的地方吗?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回收方式。1.当地污
  • 红酒批发第二篇
    红酒批发是什么?红酒是一种历史悠久、广受欢迎的酒类,一直被认为是高质量饮品的代表。它不仅是家庭聚会和商务宴请的必备品,还是酒吧、酒店和餐馆酒单中不可或缺
  • 进口红酒第二篇
    进口红酒:来自世界各地的酿酒传统红酒是一种备受欢迎的饮品,风味独特,口感丰富,具备多种健康功效。而进口红酒则更为特别,它们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的酿酒传统、气候及土壤等自然条件,散发着独特而浓郁的风味。法国红酒:全球最知名的红酒产地之一法国红酒以波尔多、勃艮第等地区酿造的葡萄酒最为著名。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葡萄能够充分成熟,在酿造过程中保留了丰
  • 红酒加盟品牌前十名第二篇
    红酒加盟品牌前十名红酒作为一种高档饮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红酒加盟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创业者的选择。那么在红酒加盟市场中,哪些品牌是值得加盟的呢?以下是红酒加盟品牌前十名:1. 拍屋酒业拍屋
红酒
热门内容
联系方式
  • 326081657
  • 326081657@qq.com